创业创新共筑百年梦
——喻子达总裁在亚美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
各位同仁:
大家好!
刚才,绍武董事长总结和概括了集团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企业500强,背后的文化和基因,并且明确了亚美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,即:百年企业,基业长青。同时,对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那么,我主要是与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传承创业创新文化,始终保持创业者状态,共筑百年梦的一些思考。
一、佛法僧:文化的传承与组织的生命力
从文化的构成看,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,外面是制度文化,再外面是行为文化,最后是物质文化,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宗教,而宗教可以传承上千年之久。
烧香的时候,为什么是烧三炷,不是两炷,也不是五炷?曾经,我和一位高僧交流,问他为什么?他说第一炷香是敬佛,佛是去到庙里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和使命,所有的人都想成佛;第二炷香是敬法,是经书,是规矩、规则,法是用来规范人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制度、流程等;第三炷香是敬僧,敬人,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,僧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者。只要佛、法、僧这三个要素都在,这个宗教就不会灭,就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,但只要少一样,这个宗教就传不下去。
1.1、佛:目标
佛就是目标,是格局、梦想、价值观。做企业一定要有格局,什么是格局?北京十字寺给我们的启示:几百年人事沧桑,逃不出他一眼的估量,讲述的就是建寺者的格局。
北京十字寺,始建于晋代,原是佛寺。大家都知道,大雄宝殿的建筑是非常伟大的,一般在其前面要栽种几棵松柏配合。建殿在前,栽树在后,而松柏生长不易,须得百年以上,才能苍翠得像个样子,才配得上此雄伟之大殿。一开始,稚松幼柏是配不上此大殿巍峨的,但在创建者的气魄心胸,则在建寺一开始便已估计到百年后的情景。
所以,就名刹古寺的山水形势气象看,其开山祖师早已一口气吞下几百年变化,几百年人事沧桑,逃不出他一眼的估量,这就是格局。
1.2、法:机制
法就是机制,是规范人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制度、流程等。
从宗教角度看,佛教的法以“定、戒、慧”三学为教化总纲,经书可以概括为三藏十二部经,三藏即是经藏、律藏、论藏,经诠定学,律诠戒学,论诠慧学,而这些是规范僧的思想和行为模式,教他们怎么想,怎么做,做好了才可以成佛。
而对于企业而言,法就是机制,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,是用来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。让每一个人清晰地知道应该怎么想、怎么做,甚至是必须怎么想、怎么做。所以,一个组织要不断地创新机制,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。甚至包括家族,为什么要有家训,家训就是用来规范一个家族的行为。
1.3、僧:团队
僧就是团队,是组织中的人,是文化的传播、传承者。
从宗教的角度看,就是要祈祷,要诵经,要默念,包括化缘等等,这都是对僧规范后的行为表现。
对于企业而言,也是一样,规范好的企业,怎么递名片,怎么对产品精雕细琢(工艺标准),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。
对于企业来说,“佛”是目标、“法”是机制、“僧”是团队。今天,我就围绕“佛、法、僧”这三个维度来阐述一个组织如何将创业创新文化传承下去,如何在消费者结构、员工结构和外部环境永远在变的年代,让企业文化一代代相传,不变异,始终激励大家保持持续创业的状态。
二、现阶段的实践和探索
首先是企业的目标,亚美集团在创建的时候,企业的目标就是百年企业,基业长青。
归结起来就是成为“员工感到幸福、合作伙伴认同、用户赞誉、股东满意、社会尊敬”的世界级企业集团。成为创业者和创新者实现价值的平台。成为价值共享的生命体组织。企业的宗旨:聚才兴业,共享成功。
然而,世界级的企业集团,需要有世界级的竞争力要素支撑,如:价值观及文化、战略、组织、平台(其中包括财务、人力、法务、投资、营销等),等等。
目标明确以后,亚美集团近些年一直在探索和实践,主要是在做三件事情:平台化、新机制、正能量。平台化是聚才兴业的平台,新机制是共享成功的机制,正能量是创业创新的文化。
2.1、佛(目标):平台化的实践和探索
平台化,就是要搭建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新的平台,为创新者提供创业的平台,最终成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,一个价值共享的生命体组织,也即是平台型企业。用一个图来描述,这个平台的核心层是共享价值观,最外层是现有的移动通信、生态农业、供应链、地产等产业。连接核心层和最外层是集团搭建的财务、人力、法务等各种平台。当然,以后随着市场发生变化,在平台上的企业也会有大有小、有生有死、有进有出,但是平台及其生态圈始终存在。
所以用一句话说,平台化实际上是统一价值观和正确战略方向下的自主经营。自主经营不是自由经营,价值观一定是一样的、统一的。
为什么要做平台型企业生态圈?企业和人一样,都有生命周期,都有生老病死,而这个企业生态圈是会一直存在。当然,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挑战,因此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。现在有很多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,有的说四个阶段,有的说十个阶段,也有最新提出第二曲线的。但是,不管哪一种成长模式,核心在于企业应该是一个生命体组织,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最大的差别是能新陈代谢,对外有能量交换 。
所以说“只有时代的企业,没有成功的企业”。日本的“经营之神”土光敏夫也说过“没有跨不了的企业,没有沉不了的船”,除非船不下海,只要是下海就会这样,关键看你怎么调整这个条船,怎么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。
2.2、法(机制):新机制的实践和探索
新机制,先不讲亚美集团的机制,后面会有讲到,我先讲讲海尔的探索,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之前,从来没有讲过海尔的相关内容。
平时我跟海尔张首席交流比较多,他给了我很多启发,绍武董事长的经营理念有很多地方与他是相通的。探索海尔的管理实践,我的理解就是两点:一个是韧性,一个是人性。
“韧性”,两句话。第一句话是“执一不失,能君万物”,就是死咬着目标不放,其他的都归他统领,通俗来说就是“目标是刚性的,围绕目标找办法”。第二句话是“企业即人,管理即借力”,企业经营到了一定的阶段,不是在经营事情,而是在经营人,而管理实际上是在借力,通过机制借用各种力量和资源。关于韧性的理解,举个例子,海尔现在在做小微,遇到很多困难,但是却始终在坚持。记得当时张首席提出“三个0”,即0库存,0应收,0冗员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们都不理解,也难以接受,但是“0库存”却推了2年,“三个0”却推了五年。因为推进这个,所以海尔的仓库从70多万平米降到了7万平米,光租金、货损等每年给海尔省十几个亿,定单响应周期现在是7天,而原来是35天,行业却是45天,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,定单响应周期是7天,就意味着每周都可以向市场发起一次进攻。
“人性”,是三句话。第一句话是“永远的赛马机制”,就是永远的竞争,一切以业绩说话。第二句话是“钟摆理论”,人就像一个钟摆,始终徘徊在欲望和懈怠之间,当人有欲望的时候就朝一个方向摆,而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后,马上就会懈怠,除非有了新目标。欲望满足后就懈怠了说明是格局小了,没有更高的目标了,海尔的管理就是在打破舒适区。第三句话是“激励三要素:恐惧、荣誉、利益”,海尔的激励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,这是人性的驱动点。当然,每个人的恐惧不一样,关键是他们怕什么。大家都在说以人为本,实际上有很多误区,应该是以人的价值和尊重为本,而不是人际关系为本,价值包括社会价值、用户价值、组织价值和个人价值。
具体来看,海尔对管理的理解是什么?
首先是外在,就是管理的四个层次,第一个层次管事,第二个层次管人,第三个层次管机制,最后是管自己。管事,只是自己做点事,更差的是自己的事都做不好。管人,是通过面对面地传授、教导、要求等,让人做事。管机制,就是用机制来驱动人去管事,让人不去和领导博弈、和组织博弈,而是和自己的能力博弈。如果没有好的机制,就会天天有博弈,因为博弈是客观存在的。
而企业外在的表现是对用户反应的强度和对市场的灵敏度。如果没有机制,市场一旦出事,响应速度、强度和灵敏度是不一样,比如对用户投诉的处理,如果不投诉到领导那里,事情是解决不了的。但是,如果有了机制,不管投诉到哪个层级,都能快速解决,而且是最大强度地解决问题。这个机制就决定了企业对用户反应投入的资源强度,和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。海尔有一句话“在企业的围墙之内没有成果,所有的成果是在企业之外”。
其次是内在,内在就是动力源所在之处,靠什么驱动,以什么为导向,这里面所有的都要反映到管理者自身,只有管理者自身有动力,才会主动求变,企业才会发展。动力来源于差异,学过物理的都知道,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;没有水压,就没有水流;人也一样,管理者没有目标的差异,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,企业就不会有管理流、业务流。
可以自问一下,平时做事、做人,是机会导向,还是信念导向?是流程导向,还是需求导向?是问题驱动,还是战略驱动?是事件驱动,还是目标驱动?是性格驱动,还是角色驱动?等等。我们有很多领导每天都很忙,为什么忙?因为是事件驱动的,容易被战术层面的事情拖着,满足于有事干,没有时间做战略层面的事情。作为一个管理者,应该是角色驱动,只要你干这个岗位,你必须站在你的角色来思考问题,而不是简单地说“我性格就是这样”,这就要求自我学习,调整和提高能力。
第三,企业要长久就要建立品牌。做品牌的本质是创造用户感动,创品牌的过程也就是创造用户感动的过程。记得当时央视出现很多“标王”,海尔说绝对不做“标王”,什么意思?“标王”就是打知名度,只要出钱就行,海尔要做的是品牌,光出钱是不够的,还要“出力”、“出心”。信誉度就是出力,只要承诺了,就一定会尽力做到,欧美企业就是这样的表现,只要是合同上写的事情就一定能办到,讲的契约精神。但是,正如刚才董事长提出来的要求,做品牌光靠前两个不够,做品牌要美誉度,所以还要出“心”,用心做事,不出心,企业与用户之间就没有情感交流,是做不出品牌来的。换句话说,知名度是钱的交换,信誉度是力的交换,美誉度是心的交换。现在很多地方都说“人人都是销售员”,这句话本身是错误的,应该是“人人都是品牌员”,应该让每一个接触过企业的人都认为这个企业了不起。
海尔做到现在2000多个亿,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,就像海尔车队的司机,只要是被海尔司机接待过的,没有不支持海尔的,为什么?所有的司机都是西装革履,白手套,都能够讲述海尔的文化和故事,很清晰的讲述海尔是什么,做什么,为什么。做企业一定要细到这个程度上来做,这就是口碑。
从某种角度讲,企业在经营中常会碰到一些灰色区域,情况了解了但不知道怎么做。管理责任有时候是一项沉重的负担,如果说是分内的事情,好办,分外的事情也好办,但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事情,怎么来思考?这个就是最困难的。管理者的任务是依靠自己的判断创造一个解决方案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事情一些人能干成,换另一帮人就干不成。所以,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自己创造解决方案,而不是等着领导去告诉你解决方案。
2.3、僧(团队):正能量的实践与探索
正能量,就是可以激励人向上的文化。企业文化的创建,实际上也是有流程的,是从“无形”,到“有形”,再到“无形”。
什么意思?首先,是企业最高领导者提出价值观,但此时往往是空的,需要有东西来支撑,这就是“无形”。所以,需要作出一个榜样、样板出来,诠释价值观,可以传播,做成故事讲述给身边的人听,这就是“有形”。引导大家都这么做,一旦变成大家的行为习惯,这个时候就会沉淀成文化,就又回到了“无形”。例如:毛泽东提出“为人民服务”,通过雷锋的形象来诠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含义,告诉大家怎么做才是为人民服务。当然,破坏文化的过程也是相同的。
我感受比较深的是海尔提出“用户永远是对的”这句话,当时的争论非常多,内部也有很多讨论。有一个潮汕用户,预约的是当天送货,结果送货车在路上坏了,为了不失约,送货的人自己背过去,当天给人送到了,结果这个事后来成为了故事。所以,文化建立的基点,或出发点,是以用户为起点的,不是以财务为起点。他们两者是不一样的,而我们的基点是要成为百年基业,不是以短期财务目标为基点。
文化传承的最高境界是宗教,为什么这么说,大家想想看,虔诚的信徒去烧香的时候,给香火钱,从来没有说给多了,而是在想够不够。做企业也是一样的,我们应该去想我们为用户做的够不够,能不能行,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。而那些百年小店,他们一定是有自己的文化沉淀。所以,做企业,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最为重要。以上,说的是文化形成的流程。
文化是需要管理的,机制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保障。结合海尔的机制,说说我们的思考,管理的三个层次,管事、管人、管机制,最核心的是管自己。管事是管物的阶段,管人是僧的阶段,管机制是法的阶段,管自己是佛的阶段。
那么怎么管自己?有两句话。第一句是“外王内圣”,要外王,就必须先内圣,企业的内圣就是自身要有竞争力,如果自己没有竞争力要想外王是不可能的。如果企业自身的理念、价值观不先进,人家不认可,就算你有钱,人家也还是不认可,你成不了王。“外王内圣”要的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能够完全有机统一,外在价值就是社会价值、用户价值;内在价值就是组织价值、个人价值。
第二句话是“知止慎独”。是初心,一开始有没有给自己划清楚目标,企业到底要往哪里走,是为了投机还是投资?接下来就是格局、布局和韧性。董事长刚刚也讲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到底怎么给自己定位。管理者管自己本质上就是创新自我。
总结起来是几个关键字:“预实差”、“数路人”、“目团机”、“优先级”。
“预实差”是做总结,预算是多少?实际是多少?差是多少?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,昨天为什么没有做到?目标都说不清楚,今天说的明天能信吗?昨天的问题,如果没有按照“三不放过”(找不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不放过,找不出责任人不放过,找不出流程体系杜绝再发生并举一反三不放过)来分析,找不出原因,那么你说的明天不是可信的。
“数路人”说的是布局,是战略层面的,数就是目标,路就是路径,是实现的方法,人就是团队。
“目团机”说的是战术层面,做任何一个事情,都是要有目标、团队的,都要明确用什么机制来驱动。
“优先级”,因为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,包括领导的时间也是一种资源。然而,随着企业的发展,目标往往会不断地多元化,很多企业做着做着就逐渐失去了焦点,就不行了。例如美国的可穿戴的鼻祖,现在也在走下坡路。所以,如何处理好有限的资源和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,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挑战。可能马上有人会问怎么看优先级呢?就是集中资源、精力打出一口井,这口井出水了后再去打另外一口井。如何思考,怎么判断哪个事情最优先,你可以想象如果今天就是最后一天,你先做哪件事?你现在身上只有最后100块钱,你先花在什么事情上,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最优先要做的。
文化传承过程中,经常会产生变异,如何进行文化的自我净化?文化的扬弃是一场自我革命,可以传承好的文化,也可以传承坏的文化。好的文化一定是可以持续激发人心中的善,不断传承的。为什么宗教传承千年而不变异呢?因为宗教就有一个自我纠偏、自我扬弃的过程,正如基督教的罪感文化,自我救赎、不断地忏悔,最后又回到正轨上了。又如儒家的耻感文化,不断地自省、立德、立身。
作为一个管理者,如何处理好“自以为是”与“自以为非”的关系,固执还是开放是一个难题。所以说,创业创新是一种带来价值效果的实践,需要熬受痛苦。
创新自我还有一点很核心,就是怎么处理好组织伟大和个人幸福的平衡点,这一点刚才绍武董事长也提到了。记得之前和别人交流时候谈到,个人幸福就是身体自由、经济自由和精神自由。组织伟大就是企业能够永续、健康地发展,基业长青。还是之前讲过得那句话,角色决定,如果你是一个组织的头,你就要舍弃一部分个人幸福。个人幸福与组织伟大之间,如何能够平衡是有一个界点,这个点怎么划就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生命力和传承。在这里,还有一个“当家”和“专家”的关系,专家很多时候考虑专业领域的意见,给了很多方案。而当家的就要考虑选择哪个方案,自己要什么?要当得起这个家来。一切交给专家,最后的结果往往不是你自己想要的。而这个平衡点就是企业的社会价值、用户价值、组织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。每个人一开始生来平凡的,将企业做伟大,个人才伟大,没有说一开始个人就是伟大的。
德鲁克所说过“真正卓越的企业,往往是波澜不惊的,枯燥的和乏味的”,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预料之中发生的,一个企业如果天天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,这个企业是不会长久的,不管是好的激动还是坏的激动。
三、2016年年会精神的回顾
在这里,我想回顾一下2016年年会上提出的工作方向:平台化、新机制、正能量。
平台化就是要建一个聚才兴业的平台,包含组织平台化和商业模式平台化,组织平台化是让企业内外部人才共享,企业的边界是一个虚线,不是个实线,不管是项目制还是什么,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,都可以通过机制整合进来。商业模式平台化是让企业内外的资源要素共享,简单来说,是实现硬件到软件,实网到虚网,重资产到轻资产,分工到分布,分销与直销等等的相互大融合,原来是单向融合,现在开始实现双向融合。
新机制就是共享成功的机制,就是如何从分配制,到分享和共享。归纳起来是两句话:凡是能上市的下属产业,都应该上市,这叫独立合规,每个企业都应该独立经营面向市场和用户,面向政策且合规。凡是能独立核算的一线经营单元,都应合伙人制,实现自组织、自驱动。
正能量,即创业创新的文化,这里不重复讲了。
另外,从整个集团层面来讲,有几个关系。首先,集团是小总部,是一个平台型的企业,是一个生命体组织,是一个生态系统。聚才兴业,共享成功,让每一个人实现价值。其次,产业是大产业,争本领域第一竞争力,不在于大,而在于久,核心是做用户资源,创第一品牌,实现基业长青。
投资,有战略投资、产业投资和财务投资,可以相互支撑和转化,核心是价值最大化。
职能中心,是如何帮助产业成长,主要是做“三器”、划底线、给工具,考虑怎么样更好地给产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。投前重点是考虑规模的协同效应,构建投融资的平台能力。投后重点是考虑资金效率,是企业组织的活力和资金管理能力。2016年在第二个方面有很大改善,但是在第一个方面还有差距。
最后,有几句共勉的话,也是对创业创新,共筑百年梦的思考。
1、“创业”“创新”(行为)本身毫无用处。
2、许多自认为“创业”“创新” 或追求“创业”“创新” 的人一生碌碌无为,通常是因为把“创业”“创新” 本身作为一种结果。
3、创业,创新是需要管理的,只有带来价值效果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业,创新。
4、使命:是组织存在的原因。如何激励组织去实现这个百年梦的使命,是一种责任。
5、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实践,是通过他觉和自觉培养出来的。共筑百年梦,从长远看,只有结果的对错,没有过程的对错。因此,管理者的居安思危也是一种生产力。
6、权利悖论:人们依靠利他的良好品质升至高位获得权利,但行为却越来越低级,往往更容易无礼、失德。尤其需要考虑站在当前与未来的2度空间中权衡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,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。
谢谢大家!